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消费电池黄金赛道国内电池厂迎来替代机遇期

来源:消费电子电芯测试    发布时间:2023-11-24 00:40:38

  电池是消费电子的重要模组,锂离子电池是主流品种。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装置,可分为原电池(一次电池)与蓄电池(二次电池)。一次电池是不可充电电池,包括锌锰电池和锂原电池等;二次电池指可充电电池,能循环使用,按照所用电芯的正负极材料大致上可以分为,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常规使用的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优点,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锂离子电池。

  钴酸锂+软包是手机电脑产品等主流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电池标配方案。锂离子电池按照正极材料分类,有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和多元复合锂材料电池等。钴酸锂是第一代商品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振实密度大、充放电稳定、工作电压高的优点,但其含钴因而成本比较高,另外其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方面有一定劣势。

  目前钴酸锂电池主要运用在手机电脑等小型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上。根据普华有策的数据,2019 年 3C 的锂离子电池里面 45%采用了钴酸锂电池。中低端 3C 电子科技类产品市场重成本,三元材料成本优势显著,且其循环稳定性、耐热性和安全性能均逐步的提升,当下充电宝、电动玩具和电动家居产品领域以三元电池为主。

  按照电池外形分类,电池有圆柱形电池、方形电池和扣式电池等,其中圆柱形电池包括 18650(早期的笔记本电脑使用较多)、21700 和 4680 等;按照电池外壳材料分类,有钢壳电池、铝壳电池和软包电池。软包电池采用铝塑复合膜作为外壳材料,比容量高且内阻小、质量轻且形状设计灵活,适应手机和电脑等内部空间利用率要求比较高的小型电子科技类产品。

  2020 年消费锂离子电池市场出货量在锂电行业占比 32.8%,仅次于动力电池。

  消费电子电池指向消费电子产品提供电力的储能工具,具有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性能好等特点,主要为锂离子电池。根据《锂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1 版)》,2020 年全球消费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电池行业中占比达 32.8%,其中,中国消费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是 51GWh,在国内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比 32.2%。

  消费电子电池应用场景范围广,包括无人机、电动工具、智能穿戴产品和传统的手机电脑等,其中手机、电脑和其他消费电子在锂离子市场占比分别为 7.2%、9.0%和 16.6%,随着手机和电脑进入存量市场,智能穿戴将成为消费锂电的重要增长点。

  电池的安全性对于手机生产厂商至关重要。2016 年,三星 Note 7 手机仅发布一个多月,在全球便发生 30 多起因电池缺陷而造成的爆炸和起火事故,事后三星紧急召回约 250 万部手机,并遭到多国航空公司封杀,此后,三星电池在多家手机厂的份额也逐渐下降,电池安全问题对于手机生产厂商至关重要,安全壁垒也是电池行业的重要壁垒。

  由于 高刷等升级和消费的人对短视频等高耗电 APP 的青睐,手机耗电量也随之上升,“电量焦虑”现象愈发严重。根据虎嗅调研,手机续航短成消费者五大“痛点”之首,远超其它“痛点”,电池是决定消费者使用体验的重要模组。此外,电池也是厂商在手机升级方向重点投入的方向,解决续航问题主要方式包括快充和提高电池本身容量。

  快充通过提高电压或者提高电流来提高充电速度。2014 年 OPPO 的“充电 5 分钟,通话两小时”一炮而红,各家厂商纷纷仿效,2021年,红米发布国内首款两千元以内的120W充电技术智能手机--Redmi Note 11 Pro+。根据环球网 2019 手机行业调研报告,快充功能在消费者的关注度里面达 9.05%,排名第五,高于游戏、生物识别和存储等参数,而与前几名的相机、外观设计、处理器和屏幕相比,快充升级成本相对较低,且体验较直观。

  今年在 MWC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OPPO 发布长寿版 150W 超级闪充(5 分钟可将等效 4500mAh 电池容量的手机从 1%最高充至 50%,最快 15 分钟充至 100%)与240W超级闪充(9分钟左右可将等效4500mAh电池容量的手机最高充至100%),刷新手机快充上限,厂商对快充功能的持续“内卷”也反映了续航问题的重要性。

  早期提高手 机电池容量的方式以增加电池体积为主,伴随着大屏的趋势,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都不断提升。根据 IDC 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0 年 6 月,国内 95%的 5G 手机均采用了 4000mAh 以上电池。目前手机体积和重量均接近单手持机上限,除折叠机外,手机体积再提升的空间较小,部分机型采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方式提升电池容量。

  苹果采用异型电池,提高电池容量。苹果对于手机的重量和体积要求较严格,为了在不增加体积的基础上提高电池容量,苹果 iPhone X 将 PCB 方案升级,采用堆叠主板,留出空间给两块电池拼接成的 L 型电池,把空间利用率做到极致。而 iPhone XS 则直接采用一块 L 型电池,相同电池容量下更省空间。去年发布的苹果 iPhone13 Pro max 电池容量为 4352mAh,相较于前一年最高款提高了 18%。

  电池容量提升及技术升级带来电池单价提升,电池在手机成本端占比逐年提高。传音控股作为手机品牌公司,产品以中低端手机为主,2016 年到 2018 年,公司采购电池金额占采购原材料总金额之比均呈上升趋势,2018 年电池采购金额为 13.82 亿元,占比达到 8.61%,仅次于屏幕、存储和芯片。

  华勤技术是专业从事智能硬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营服务的平台型公司,其中智能硬件产品主要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2018 年其原材料采购中,电池采购金额为 9.89 亿元,占比 3.60%,2020 年电池采购金额已达 26.92 亿元,占比上升至 5.23%,较 2018 年增加 1.63pct,仅次于屏幕、芯片(主芯片和功能 IC)、存储和摄像头模组。

  佳禾智能是国内领先的电声产品制造商,主营产品包括耳机和音箱等,声学类产品耗电量较小,且受制于体积,电池容量较低,但 TWS 耳机多采用 2+1 组合,即两个耳机上两颗电池+充电盒一个电池,电池成本相对较高。

  疫情下线上会议时长增加,用户对耳机续航要求提高,降噪等功能升级也对电池容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电池容量提升带来电池单价提高。2016 年到 2019 年 H1,佳禾智能电池采购金额占原材料采购总金额之比稳步上升,由 2016 年的 6%上涨到 2019 年 H1 的 16.71%,涨幅将近两倍,采购金额占比仅次于 PCB-主板/副板和 PCB-线、电芯是电池核心,能量密度升级多方案并举

  电芯是电池最小放电单元和最核心部件。电池 PACK 是将一只或多只电芯按照特定使用要求进行串联或并联,并集成电源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和结构件的电池或电池包。电芯是电池包的最小单元,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配以电解液和隔膜等材料制成,其决定着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放电电压、脉冲电流、持续时间等重要指标,是电池模组的最核心部件。

  电芯在锂电池成本中占比较大。电芯作为电池核心部件,技术壁垒相对更高,电芯质量直接决定了电池 PACK 的质量。就成本结构来看,消费类锂离子电池成本主要在电芯上,参考珠海冠宇的数据,在手机的 PACK 出货价中,电芯成本占比约为 72.77%。

  电芯材料成本中正极材料占比最高。不同电池中材料成本占比不完全一样,正极材料在电芯成本中占比一般为 30%-40%,去年由于正极材料涨价较多,正极材料在电芯成本中占比提高。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锂电池电芯成本中,正极材料成本占比 45%,隔膜、负极、电解液成本占比分别为 18%、15%和 10%。以钴酸锂电池为例,其正极材料钴酸锂主要由四氧化三钴和碳酸锂制备。

  手机电池一般一颗电芯,但单颗电芯电压和容量均有限,笔记本电脑通过将标准电池串并联,可获得更高的电池容量和更大的电压,保证电脑的续航。传统笔记本多用 18650 电池,电池分为 3 芯、4 芯、6 芯、8 芯等,超薄本用软包电池,电芯数量越多,电池容量越大,电池续航能力越强,但成本越高,重量也会越重。

  电芯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卷绕和叠片工艺,卷绕是当下主流工艺,但叠片结构可充分利用电 池边角料,空间利用率较高,同时,极片和隔膜的接触优良,使得电池能量密度较高且循环性能较好。叠片工艺下电芯不存在卷芯拐角,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性能更加稳定,安全风险较低。叠片电池采用多极片并联的方式,内阻较低,可以缓解内部发热,对电池快充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目前主流消费电芯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其中天然石墨理论克容量高但成本较高。相比于石墨,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克容量可以达到 4000mAh/g,远超当下主流石墨负极 370mAh/g 的理论克容量,但其材料性能有待进一步突破,硅碳复合材料预计是未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发展方向之一。

  一定情况下提高正极材料的充电截止电压有助于提高能量密度。提高正极材料的充电截止电压即电池允许充入的电量更多,积蓄的能量更多,但内部电阻也会上升。该方法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较有效,但易导致正极材料结构变化,电极和电解液界面稳定性降低,影响电池的储能性能。(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手机市场国产品牌占据一半份额。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 13.6亿部,出货量份额排名三四五名(小米、OPPO、VIVO)均为国产安卓品牌,加上传音、华为、荣耀和 realme,7 大国产安卓机品牌去年手机销量 6.8 亿部,占比全球智能机品牌的一半,如考虑国内其他中小手机企业的量,国产手机份额超一半,目前国产安卓的手机代工厂以大陆企业为主。 电脑市场则仍以外资品牌为主,新玩家不断涌入。

  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销售 3.49 亿部,前五名中除了联想外,其他品牌均为外资/台资品牌,代工厂也多是广达、仁宝等台系企业,平板电脑市场苹果一家独大,三星和亚马逊排名 2-3 名,近年来华为、小米等安卓手机品牌也加大了对笔电市场的投入。

  PACK 环节即将电芯、电池保护板、电池连接片、标签纸等通过 PACK 工艺组合,组装过程主要以测试、焊接等环节为主,技术壁垒较低。

  电脑 PACK 由于是多个电芯串并联,因而涉及到电芯配组。早期由于 PACK 环节自动化率较低,消费电池 PACK 环节和电芯环节多分开,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是消费锂离子电池 PACK 的重要组装基地。

  国内电子产业链崛起伴随着智能手机崛起,欣旺达和德赛电池等国产 PACK 龙头厂商目前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德赛电池起步较早,客户定位较为高端,主要是苹果、三星和华为等,欣旺达起步略晚,但手机 PACK 体量后来居上超过德赛电池,主要客户是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等。

  2017-2020 年尽管全球手机销售比较稳定,受益于快充+电池容量提升,单机 ASP 持续提升,欣旺达手机数码类收入仍保持快速成长。

  假设其公司手机数码业务均为手机电池,则可以估算欣旺达 2020 年全球手机 PACK 出货量份额已经达到 29.6%,2021 年欣旺达手机数码业务收入 208 亿元,按照上年单价 42.78 元/颗电池测算,预计 2021 年手机 PACK 份额达到 35.7%。

  考虑到欣旺达的 PACK 结构较高端,德赛电池和冠宇按照单机 40 元的价格测算,估计德赛和冠宇在全球手机 PACK 市场份额分别为 17%和 2.4%。三大龙头手机 PACK 全球份额合计过半,与国产安卓手机品牌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基本一致。

  笔电类+平板电脑的电池 PACK 市场规模大,国产 PACK 厂份额低。

  笔记本电脑 2021 年销量 3.5 亿部,手机销量 13.6 亿部,接近笔电销量的 4 倍,但笔电内电池是多个电芯串并联组成,单价约是手机单价的 3-5 倍左右,笔记本电脑 PACK 市场规模 接近手机 PACK 市场。如果考虑到每年 1.7 亿部平板电脑,笔电+平板的 PACK 市场预计不低于手机 PACK 市场规模。根据《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 版)》,参考锂电池行业出货量(GWh),2020 年笔电锂电市场是手机锂电的 1.25 倍。

  台湾电子产业链的崛起伴随着 PC 的普及,目前笔电类电池 PACK 主要以台企为主,包括新普科技和顺达科技等,因其进入笔记本电脑电池 PACK 组装行业较早,加上目前笔电代工市场以台系企业为主。目前台系 PACK 厂份额仍较高,根据新普科技官网,其在笔记本电脑类电池 PACK 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第一。

  电芯生产制造环节复杂,技术壁垒相对较高。不同于 PACK 环节偏组装,电芯制造涉及到搅拌、涂布、卷绕/叠片、分容化成等十多个环节,制造工艺复杂,每个环节均需保证良率,技术壁垒较高。

  手机电芯龙头是 ATL,三星 SDI 和 LG Chem 也占据较高份额,国内企业份额不高。2020 年,ATL 全球手机电芯市场出货量市占率达 37.96%,同比提高 6.88pct,三星 SDI 份额下降 3.13pct,LG Chem 份额略有提升。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爆发增长,三星 SDI 和 LG Chem 等日韩厂商业务重心开始转移,重点布局动力电池,国内厂商有机会提升市占率。

  国内供应商中,珠海冠宇在笔电类锂电池中占比较高,2020 年市占率为 23.67%,位列第二,同比提高 2.8pct,其在手机电芯市场份额在 7.00%左右,与 ATL 等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冠宇的北美大客户和 S 客户的手机电芯出货,其手机锂电电芯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欣旺达锂威近年来在手机电芯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根据其年报,2021 年惠州锂威的收入 41.5 亿元,同比增长 71%,按照 25 元/颗单价预计折算 1.66 亿颗手机电芯,可推算其在手机电芯市场份额预计已接近 12%。

  2.2、笔电 PACK 国产厂商份额快速提升,折叠机和穿戴打开 PACK 空间

  主打跨设备协作+轻薄,国产安卓手机厂商大力布局笔电业务。2016 年,华为推出了首款笔记本产品 MateBook,后续华为发布多款笔电系列,其推出的多屏协同能实现跨设备协作,包括华为手机、手表等,以自身的系统+生态圈+互联网思维的优势在已相对固化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发起攻击,手机厂商推出的一系列黑科技创新在用户中反响热烈。

  根据 Canalys 数据,2022 年 Q1 华为电脑在国内份额排名第五,达到 6%,同比提高 2pct,平板电脑市场苹果份额第一,份额为 26%,华为/小米/荣耀在国内市场份额排名 2-4,份额分别为 20%、13%和 9%。

  目前 OPPO 和 VIVO 均已发布平板电脑,而 realme 也相继发布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产品。随着国产安卓手机品牌在笔电市场份额的提升,欣旺达、德赛等国产手机 PACK 头部供应商在电脑 PACK/电芯市场份额预计也随之提升。

  台系 笔电电池模组生产厂商优势主要集中在 18650 电池上,在轻薄化要求下,笔记本电脑电池加速由传统的 18650 电池向锂聚合物电池转换,大陆 PACK 电芯企业做手机软包电池起家,在软包电池上优势显著,台企的圆柱形电池优势不再,笔电 PACK 份额不断被大陆企业获取。

  2021 年欣旺达电脑收入 54 亿元,德赛电池平板/电脑收入 28 亿元,假设笔电电池单价为 122 元估算(参考欣旺达 2021 年笔电单价),2021 年欣旺达所占笔电和平板 PACK 市场份额仅为 8.6%,德赛预计 4.4%,珠海冠宇 2020 年电脑 PACK8.5 亿元,份额不足 2%,这三家国内电池厂在电脑 PACK 市场份额仅 15%左右,提升空间大。近几年笔电/平板的 PACK 市场国内厂商份额快速提升,2021 年欣旺达份额较 2018 年接近翻倍。

  电池单价和电池容量成正相关,电池容量越高,电池电芯和 PACK 单价越高。近年来多家主流手机品牌均先后发布折叠机,折叠机由于能折叠,且能部分替代平板功能,花了钱的人折叠机的体积和重量接受上限提高。折叠机标配的多个屏幕使耗电量增加,但折叠机内部空间也明显提高,部分折叠机采用双电池,手机电池的单机 ASP 提高。

  目前手机、电脑市场进入偏存量市场,手表、耳机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快速增长。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 5.37 亿台,同比增长 21%。根据 VR 陀螺的数据,2025 年全球 AR 眼镜出货将达到 4800 万部,VRAR 的爆发将拉动智能穿戴产品进入快速增长期,电池作为电子产品必备模组,预计未来需求也将持续拓宽。

  消费电芯龙头话语权强,营业利润率达 20%。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龙头三星的全球份额为 20%,笔记本电脑龙头联想全球份额为 23.5%,远低于 ATL 作为电芯龙头在手机和电脑电芯市场 38.0%和 34.4%的份额,下游相对集中度高带来龙头厂商的高利润。2021 年 ATL 收入 7402 亿日元,营业利润 1474 亿日元,营业利润率达到 20%。

  电池不同于其他模组,属于安全类模组,一旦出问题,对品牌形象影响恶劣,包括苹果、三星和诺基亚等王牌手机厂商均因为电池问题发生过“召回门”,电池安全对于手机厂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模组厂商往往需要具有较长的经营年限和合作历史,客户不会贸然另行选择其他厂商,行业门槛极高。近年来富士康和立讯等整机厂不断提高垂直一体化 力度,但电池模组是为数不多其尚未涉足的高单价模组。

  手机厂商尤其是安卓手机厂商正逐步引入国内电芯供应商,一方面该举措可以降低自身供应链集中的风险,同时新供应商的引入有助于降低 ATL 的议价能力,降低手机厂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PACK 电芯一起做,有利于供应商发挥垂直一体化产业优势,供应商成本的降低将会带来手机厂商的成本下降。

  韩系电芯厂业务中心转向动力锂电,国内电芯厂抓住时机融资扩产。从消费电芯供给端看,LG 化学、三星 SDI 重点转战动力电池,大幅投资动力电池,暂无消费电池扩产计划,反观国内企业欣旺达锂威和珠海冠宇等通过发行转债、定增等渠道融资加速扩产,有望抢占日韩厂商份额。

  欣旺达子公司锂威和珠海冠宇,都在积极扩产中,产能持续扩大。根据欣旺达的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2021 年消费电芯产能已达到 90 万只/天,未来会根据客户及市场的变化进行扩产。珠海冠宇 2020 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产能为 2.9 亿只/年,2021 年冠宇进行 IPO,投资 20.9 亿元 新建 1.55 亿只消费类电芯产能。

  PACK+电芯一体化发展都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对于 PACK 厂商而言,由 PACK 向上游电芯延伸,难度大但利润高,布局电芯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对于电池电芯厂商而言,从电芯向下游 PACK 布局,可以延伸产业链,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减小被 PACK 厂替换的风险。 欣旺达旗下电芯业务快速增长,电芯自供率持续提升。

  手机 PACK 龙头欣旺达已经大力向上游电芯拓展,旗下东莞锂威和惠州锂威主做电芯,规模快速增长,自供率逐步提升。目前,欣旺达生产的锂离子电芯已被广泛应用于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上。惠州锂威近三年营收 和归母净利润都大幅增加,增长态势强劲。

  电芯盈利能力强,珠海冠宇 2020 年笔电类和手机类毛利率分别为 34%和 25%,远超德赛电池等 PACK 公司。2016-2021 年欣旺达手机电芯自供率不断的提高,其手机数码类锂电池毛利率逐年提高,2021 年达到 18.39%,远超国内另一 PACK 巨头-德赛电池,一体化效应尽显。

  原主做电芯的厂商珠海冠宇上市后也已加速 PACK 布局,其 PACK 产品终端客户有小米、HP 和华为等,公司从电芯往 PACK 做,单机 ASP 将提升,公司的增长空间也进一步拓宽。

  2019 年-2021 年,珠海冠宇 PACK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56%、15%、70%。冠宇 IPO 募投项目中包括 1.11 亿个手机类/穿戴类锂电池封装产能,通过扩产,公司加速往下游 PACK 布局。(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2016 到 2021 年,欣旺达消费类电池业务营收保持快速增长,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262.14 亿元,同比增长 27.54%。近年来随着电芯自供率的提高,手机数码类毛利率已逐年提升至 18.39%。

  公司笔记本电脑类由于处于 PACK 市场占有率提升过程中,受客户结构变化影响,毛利率略有下滑,后续随着 PACK 业务的规模效应和电脑电芯自供率的提升,电脑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 3-5 年消费类电池领域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持续技术研发是公司发展的基础。2021 年,欣旺达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 19.30%,研发费用率逐年上升,2021 年达到 6.25%,同比增加 0.17pct。

  在专利方面,锂威历年申请及授权专利数量逐年递增,截止 2021 年累计授权专利 297 件,涵盖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材料端以及电池端。

  在产能端,公司目前惠州+兰溪产能 90 万只/天,东莞小电芯 20 万只/天。此外,公司于 2021 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14.5 亿元,计划用于 3C 消费类锂离子电芯扩产,达产后新增电芯年产 1.25 亿只,大幅提升电芯自供率,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及市占率。

  欣旺达 2011 年即成立动力电池研究院,开始布局动力电池业务,2016 年公司制定动力电池业务战略规划,确定了面向全产业链培养综合竞争力的发展蓝图。

  公司动力电池产品聚焦方形铝壳电芯,覆盖了 BEV、HEV、48V 等应用市场,目前客户包括雷诺、日产、易捷特、吉利、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等,今年 2 月 24 日,公司公告动力子公司引入多家车企增资入股,为未来合作打开想象空间。

  2021 年公司动力电池实现收入 29.33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584.67%。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欣旺达 2021 年动力电池装车量 2.06GWh,国内排名第十,上年则未上榜 TOP10。去年以来,由于碳酸锂等上游材料价格上涨较多,公司仍处于快速爬坡过程中,动力业务未达到规模效应,毛利率仍为负值,但公司去年已经开始加大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同时也跟客户主动传导成本压力,预计随着公司动力业务的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将显著改善。

  珠海冠宇是全球领先的消费类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商,成立于 2007 年,拥有珠海、重庆、浙江三大生产基地,并在印度设立工厂。

  公司从消费电芯起家,主营消费类软包锂电池,并在动力及储能市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掌握从电芯/模组/PACK 各环节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根据 Techno Systems Research 统计,2020 年公司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五。

  公司 2020 年消费类锂电池产能 2.9 亿颗/年,IPO 拟募投 20.9 亿元新建 1.55 亿颗电芯产能,公司可转债预案公布拟募投扩产锂离子电池叠片产线 亿元,参考 IPO 项目的投入/产能估算,预计可转债项目将新增 1.06 亿颗电芯产能,两个项目扩产完,公司的消费类锂电池年产能预计将新增 2.61 亿颗。

  受益于产能快速扩充及下游客户需求持续提升,公司营收规模大幅增长,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达 103.4 亿元,同比增长 48.48%。受上游原材料涨价拖累,增速不及营收规模增速,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 9.46 亿元,同比增长 15.79%。

  2018 年至今,消费类电芯销售数量逐年上升,2021 年销售 37379 万只,同比增长 40%,复合年均增速 CAGR3=32%。

  消费类锂电池产品中,笔电类(包含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产品营收在消费类总营收占比逐年提升,2021 年达到 68%。这主要得益于笔电类锂电行业出货量不断向头部厂商集中,公司作为全球笔电类第二大供应商顺应市场,积极扩产,产品销量得到显著提升。

  2017 年至 2020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与净利率呈逐年上升态势,2021 年因为受到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影响,公司毛利率/净利率略有下滑。

  截至 2021 年 12 月,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 1911 项,获得授权专利 634 项,其中发明专利 166 项。2017 至 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逐年稳步提升,研发费用率维持在 6%左右。2021 年。公司研发团队共有研发人员 2060 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 12.65%。

  公司加大 PACK 业务布局,IPO 募投项目投产完 PACK 份额预计快速提高。公司 IPO 募投项目中包括 1.11 亿个手机类/穿戴类锂电池的年封装产能,是 2020 年其手机 PACK 年出货量 3218 万只的 3.4 倍,假设其 1.11 亿个 PACK 新增产能均为手机,参考 2021 年智能手机总出货 13.6 亿部,则公司在手机 PACK 市场的份额预计将提高 8.2pct。

  公司通过 12V 和 48V 低压系统启停电池与主流车企建立联系,从当前的汽车启停电池、电动摩托电池等业务逐步延伸至纯电动汽车电池上,目前已经与豪爵、康明斯、中华汽车、上 汽、通用等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公司投资者交流纪要,浙江冠宇规划年产 2.5GWh 的产线已于近期开始投产,另外浙江另有规划建设年产 10GWh 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在 2021 年度已完成土地招拍挂程序。

  储能业务领域,公司公告预计总投资 40 亿元建设 6 条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智能化生产线GWh,主要为储能电池。公司目前储能电池已经开始批量出货,与中兴、Sonnen 等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021 年公司动力类业务收 入 0.94 亿元,体量较小,毛利率-16.73%,随着公司动力和储能业务上量,规模效应显现,公司动力有望逐渐减亏。

  德赛电池成立于 1985 年,1995 年登陆深交所主板,2005 年更名为德赛电池,公司主营业务为电池电源管理系统(BMS)及电池封装(PACK),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穿戴设备、电动工具及智能家居产品,下游客户有苹果、华为、OPPO、VIVO 等主流手机厂商,是全球手机 PACK 龙头企业,2015 年成立惠州新源,切入动力电池市场,目前正重点拓展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领域。

  2012-2018 年,公司营收增长保持较高增速,复合年均增速 CAGR7=27.24%,2019 年开始,由于手机总量进入存量市场,公司营收增速放缓,2021 年公司收入 194.7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7.94 亿元,同比+18.53%。

  由于竞争加剧,公司毛利率自 2012 年开始呈现下滑趋势,2018 年后稳中有增,2021 年为 9.37%,目前趋于稳定。2019 年-2021 年,随着公司加大 SIP 等项目研发,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上升,2022 年 Q1 研发费用率为 2.43%。

  平板/电脑、智能家居和手表、VRAR 等穿戴产品成为公司后续 PACK 增长点。

  2021 年受疫情和缺芯等影响,公司手机业务和电脑业务略有下滑,但智能穿戴业务收入+1.75%,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和出行类收入则增长 14.5%,根据公司投资者交流纪要,2021 年公司 AR、VR 锂电池业务收入约 4 亿元,总收入占比 2%。预计未来公司PACK业务将受益于平板/电脑 PACK的国产替代浪潮和智能穿戴电池需求的增加。

  2022 年 1 月 20 日,公司与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入园协议书》,在长沙市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控股子公司,建设“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 75 亿元,分三期布局 20GWh 产能的储能电芯项目总部及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同时,公司设立德赛矽镨专注开展 SIP 相关业务,在惠州仲恺高新区投资建设 SIP 封装产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 21 亿元。

  紫建电子成立于 2011 年,专注于小型消费类可充电电池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分为方形电池、扣式电池、圆柱电池、针型电池,产品容量主要在 1000mAh 以下,包括蓝牙耳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与华为、小米、 OPPO、VIVO、哈曼、B&O 等国内外一流品牌建立合作。

  公司在 2017 至 2020 年之间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也保持高增长。2021 年归母净利润略有下滑,主要是由于引进主打性价比的 TOZO 品牌客户、对部分战略客户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以及钴酸锂采购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成本上升。

  公司在 2016 年成功研发出叠片工艺硬壳扣式电池,打破了德国瓦尔塔公司在硬壳扣式电池领域的专利封锁,获得显著先发优势,在行业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声望,对扣式电池国产化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卷绕工艺,叠片工艺具有内阻低、倍率性能好、形状适应性强等优势。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拥有 119 项已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11 项。随着公司技术不断迭代,形成以叠片工艺硬壳扣式电池为核心技术的专利群,实现产能与工艺的配套升级,有望争取全球更多市场份额。

  根据招股说明书估计,公司最近三年的 TWS 耳机电池销量及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2021 年销量达 1 亿只,全球前 9 大 TWS 耳机品牌除苹果和 QCY 外均有合作,全球市占率约 11%。此外 2021 年,公司在全球可穿戴设备电池市场占有率已达约 3.3%,在全球智能音箱电池市场占有率已达约 0.36%。

  2021 年公司年产能 1.79 亿颗,其中方形、圆柱、扣式和针形电池年产能分别为 1.12 亿颗、823 万颗、5775 万颗和 39 万颗。公司拟 IPO 募投金额中预计投资 3.2 亿元扩产消费类锂离子电芯,设计产能为 8586 万只/年,智能穿戴产品体积小,微型电池优势显著,如按预期投产后,公司的消费锂电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万祥科技为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优质供应商,主要产品有热敏保护组件、数电传控集成组件、精密结构件和柔性功能零组件等,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直接客户包括新普科技、惠州德赛、宁德新能源、欣旺达等消费电子产业制造商,产品最终应用于苹果、惠普、戴尔、华为等知名消费电子终端品牌。

  公司于 2018 年成立常州微宙子公司,进入微型锂离子电池赛道,采用独创的“玻璃-金属封接”及“玻封防爆阀”技术,成功自主研发生产第一代微型扣式及针式锂离子电池产品,目前已进入批量量产的阶段,可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等小微型智能终端,2021 年公司微型锂离子电池销售 163 万颗,同比+300%。

  2021 年公司微型锂离子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504 万元,同比增长 146%,占营业总收入比重提升至 1.13%。

  此外,公司上市募集资金 2.17 亿元用于新建微型锂离子电池及精密零部件生产项目,项目建设期 1.75 年,建成后预计新增年产微型针式及扣式锂离子电池 3900 万只,按 2020 年万祥科技所售微型锂离子电池平均单价 15 元/颗计算,2024 年如新增锂电电池满产,则其锂电业务有望实现盈利收入达约 5.84 亿元。

  1、重大技术升级 近年来电池行业技术升级加快,消费锂电行业如出现重大技术升级,但公司没能迅速跟进,份额有可能下降;

  3、下游需求没有到达预期 消费电池下游是手机、电脑等可选消费品,如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电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将承压。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