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广东兄弟分拆动力电池子公司估值超300亿

来源:消费电子电芯测试    发布时间:2023-10-08 05:51:59

  2008年,曾毓群还在自己参与创办的ATL当着高管,但在他的努力下,ATL的新工厂落户宁德,这才有了日后脱胎于此的宁德时代。

  而另外一个叫王明旺的人在经济危机前遭到了严重的发展困境,正要将一手创办的欣旺达卖出去,“公司很困难,当时就想把公司卖了,但人家不要,只能自己接着做。”

  如今回想起来,王明旺或许会庆幸自己那年没能将欣旺达卖出去,否则也不会有如今在动力电池领域一路狂奔的“欣旺达动力”,在动力电池前三位置争夺中和宁德时代的一众挑战者中,欣旺达动力是近年来势头最猛的一匹“黑马”。

  经过2年运作后,来自广东的王明旺与王威俩兄弟,要书写资本故事的下一篇章了。

  作为老牌消费类电池龙头,全地球手机电池占有率高达30%的欣旺达,近日发布一条消息,欲分拆旗下主打动力电池业务的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动力”),单独登陆A股创业板。

  1967年出生的王明旺,比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大一岁,比比亚迪的王传福小一岁,这是在年龄上可以“称兄道弟”的三人。但王明旺在新能源领域发力较晚,目前欣旺达在动力电池市场属于“二线势力”,只能用“潜力股”来形容。

  近两年来,欣动力融资超过百亿,“蔚小理”、IDG、深创投等相继成为股东,其最新估值达355亿元,甚至超过欣旺达的当前市值。

  不过,另一面,却是欣动力始终没有办法盈利,三年合计亏损30亿元的现状,以及欣旺达70%的股价跌幅,640亿元的市值损失(相较2021年11月高点的54.61元/股)。

  此次分拆上市,对于王明旺兄弟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想要书写出另一个精彩的资本故事,也不是件容易事。

  在去年爆火的《奇迹·笨小孩》,千千万万深圳创业者化成了主人公景浩,其中也包括欣旺达创始人王明旺。他是千万深圳创业者中的“笨小孩”,也是动力电池领域一众企业家中的“笨小孩”。

  与比亚迪王传福、宁德时代曾毓群、国轩高科李缜和亿纬锂能刘金成一样,王明旺也是从农村闯出来的企业家,而且五人都同属“60后”人,其中李缜和刘金成最大,同是1964年生人,王传福、王明旺、曾毓群依次间隔一年,分别是1966、1967和1968年生人。我们姑且称之为锂电领域的“五巨”。

  不同的是,另外四位都通过大学迈出了改变命运轨迹的第一步,而王明旺则没那么幸运,出生广东茂名一个农村之家的他,在高中毕业后就要走出社会谋求生计,当时身上只揣着几十块钱的他踏上了一辆开往深圳的大巴车,一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大巴。

  与大多数远走他乡的人一样,入厂打工是解决生计的普遍选择,初到深圳的王明旺进入一家电子厂打工,每天起早贪黑,日复一日重复着早上八点到凌晨一点的打工生活,工作繁重得半年也不曾休息过,那时他就重复着这种毫无盼头的日子,这也一点点催生了他心中创业的念头。

  恰逢那时又遇上92南巡后在全国掀起的那波下海经商潮,在“锂电五巨”中,有四个都受此影响纷纷下场创业,其中,王传福在1995年从手机电池切入开始创业,刘金成则从1994年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失败的创业尝试。王明旺和李缜是五人中创业最早的两位,都是在1992年。

  与刘金成一样,王明旺初次创业是失败的,而且再创业再失败,直到第三次创业才真正走上正轨积累了并完成了人生的资本积累。

  1992年,25岁的他发现模具市场供不应求,便拉着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生产模具的“小作坊”,当再公司稍有起色时,因为利益分配问题,主管客户资源与业务市场的合伙人提出分家,第一次创业就在1年内以失败草草收场。

  尽管如此,王明旺依然一身斗志,当时中国大地正流行“大哥大”,他又迅速了发现了新的商机——倒卖大哥大手机电池,背着装满电池的双肩包就在华强北一带去销售。

  很快,看好手机电池市场的他1993年就再次拉上同学创办了佳利达电子加工厂,直接生产用于手机、传呼机等通信产品的锂电池,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但同样的“戏码”又出现,1994年公司利润近百万元,王明旺主张将利润投入新产品研发,而负责市场的同学不同意并提出分家,比首次失败幸运的一点是,合伙人拿走了利润,但王明旺保留了工厂和设备材料,继续从事手机电池的生产、批发和零售。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日本企业就长期深耕于电池领域,并在全球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索尼则是当时消费类锂电池市场的龙头企业。

  王传福、刘金成早起的起家资本都来源于此,曾毓群在创立宁德时代前参与创办的ATL切入的也是消费类锂电池,尤其是手机电池。本土品牌的手机和各类电子科技类产品也在九十年开始慢慢地崛起,连带着巨大的锂电池市场空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已经两次创业失败的王明旺迎来了一个的市场机遇,抓住了人生首桶金的一个契机,说是契机也是巧合。

  1995年索尼电池厂一场意外的火灾将其厂里的100万块电池一把烧尽,严重的电池供应短缺导致当时市面上电子科技类产品价格大大上涨。

  那时已经有较高市场敏锐度的他在常人眼中的饭后谈资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立马四处联络终于对接上一个电池材料供应商,并用当时身上的所有积蓄买下他们所剩的全部电池材料,再组装成电池后投放市场。

  1997年第三次创业,王明旺与弟弟王威在深圳成立了欣旺达电子,成为手机电池OEM、ODM供应商。

  王明旺主技术、王威主市场,兄弟二人的努力使得早期的欣旺达营收逐年增长,业绩转折点是在1999年拿下康佳集团的手机电池订单。

  当时的康佳集团已经是上市公司,正在筹划生产自主品牌的手机,相比于彼时的小企业欣旺达,哥俩硬是“厚着脸皮”主动拜访,有点像电影中的景浩,用实打实的产品和诚意获得了这份大订单。

  欣旺达有了大企业的背书,发展便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后面2000年分别与飞利浦、日本电气、海尔等国际大厂达成了合作。

  2003年,欣旺达销售额首次突破一亿元,并成功“杀入”联想、ATL的供应链;2011年,凭借与ATL的合作,欣旺达成功进入了苹果产业链,迎来最高光时刻。

  2011年4月,欣旺达如愿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一家以“3C消费电子为核心的锂电池模组整体研发、制造及销售”的上市公司,上市后市值超过500亿元。

  2008-2012年,公司手机数码类锂电池业务营收增长稳定,中规中矩,期间苹果4的发布虽然带动了3C消费电子的增长,但当时依然是国外手机生产厂商主导市场,2012年年底,手机及笔记本电脑锂电池这两块营收合计能够达到11.21亿元,同比增长44%

  欣旺达的产业和业绩爆发发生在2013年。2012年开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新型智能手机成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重要创新平台,移动互联网爆发带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的百家争鸣,那一年又被称为“中国智能手机崛起元年”。

  欣旺达在国内市场开拓格外顺利,获得了华为、中兴、联想、小米、魅族、OPPO等核心客户。由此2013年欣旺达手机数码类锂电池业务收入达到11.04亿的新高,同比增长95%以上,接近翻倍。

  2014-2015年,虽然笔记本电脑类锂电池业务下滑明显,但手机数码类业务增长强劲,2015年该块业务收入已经突破50亿大关,相比3年前业绩翻了近9倍。

  截止2021年年底,欣旺达3C数码板块业务收入能够达到262.14亿的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相比2011年上市时的7.73亿,业绩翻了33倍以上,彼时欣旺达的证券交易市场表现也堪称亮眼,2021年年底公司市值一度达到千亿。

  盛极必衰,一方面随后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涨,使得中下游厂商无奈忍受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疫情导致的消费出现降级,3C消费电子整体出现疲软迹象,整个半导体、手机生产厂商都出现了产销量下滑,市场极度悲观情绪下导致欣旺达的股价进入漫长的回调。

  2022年,欣旺达净利润下滑11.32%,但依靠消费类电池业务还是实现了盈利。可到了2023年一季度,欣旺达营收104.78亿元,同比下降1.34%,净利润-3.67亿元,同比下降744%,近20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

  王明旺兄弟对于欣动力分拆上市的筹划,最早或许要追溯到2021年。这不仅源于当时开始传出的小道消息,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其开始大量引入外部资金。

  其实,2011年上市时,欣旺达就曾在招股书中就提到“动力电池”这个概念,称2009年就针对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电源管理系统来进行研发,并承担深圳重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电源管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至今已有14年时间。

  不过,当时新能源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动力电池更多只是在“响应号召”的情况下“顺带发展”,从事的也是技术方面的要求相比来说较低的动力电池模组等业务,更为关键的电芯则由国外供应,因此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业务分类中只有“动力类”这个笼统的名字,长期所占营收比例不足10%。

  直到2015年,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发布,使得海外厂商纷纷撤离中国市场,而依赖进口的欣旺达没有办法获得电芯供应。此时,王明旺兄弟才通过收购进行动力电芯的研发,并布局动力电池生产前后端一体化,进入动力电池的核心领域,但发展速度一直较为缓慢。

  2019年前后,电动汽车进入销量爆发期,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需求随之增加,也令玩家格局快速洗牌。当年,欣动力尚能排在国内电池装机量第十位,但在2020年“友商”爆发之际,却跌出榜单前十。

  2021年4月,王明旺兄弟先是以支持发展为由,通过欣旺达向欣动力(当时名称为欣旺达汽车电池)增资14亿元,进行资本扩充,并在4个月后首次引入外部投资者。欣瑞宏盛、前海汉龙、欣瑞宏睿以及天津和谐四家企业,合计出资7.5亿元,拿到欣动力17%的股份。

  虽然本次参与增资的前三家公司,与王明旺兄弟在股权上存在一定关系,但天津和谐却是一家带有国资色彩的企业。而在交易完成后,欣动力的估值由36.4亿升至43.9亿元,增幅超过29%。

  自此,王明旺兄弟对于外界资本的利用,便一发不可收拾。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两年时间,欣动力就完成包括增资和债转股在内的7轮募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30亿元,而欣动力的估值也“一路狂飙”。

  2022年,可谓欣动力的崛起之年,“蔚小理”也在此时进场。当年2月,包括江苏车和家汽车有限公司(理想相关公司)、Sky Top LLC(小鹏关联实体)、苏州蔚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蔚来相关公司)在内的19家公司,合计增资24.3亿元获得欣动力19.55%股权。照此计算,欣动力估值已达122亿元,是半年前的3倍。

  同年8月,一笔金额更高的投资出现。当时,除华资投资、深投控、申万宏源等22家外资企业,以合计49.2亿元向欣动力增资外,欣旺达也通过全资子公司惠州新能源耗资20亿元进行增资,合计金额近70亿元。增资完成后,欣动力的注册资本增长31.46%,估值此时已突破200亿大关,相比半年前再度实现翻倍。

  至于外界已知欣动力的最后一次融资,是在一个月前。6月21日,欣旺达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无锡国寿、中银资产等8家机构共计投资16.5亿元,取得欣动力4.64%的股权。照此计算,欣动力的投后估值可达355亿元,甚至超过母公司当前市值,两年取得近10倍的增长。

  根据欣旺达最新披露的分拆预案,欣动力当前的股东数量已达72家,而持股票比例也是相差众多。其中持股最高的惠州新能源,持股票比例也在多轮融资压缩后,缩减至39.69%,最少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只有0.02%。

  分拆后,欣动力将获得一个独立的募资平台,也能灵活制定决策和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经营效果。

  实际上,随着2022年初,《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的发布,在明确分拆条件和监督管理要求的同时,A股迎来分拆上市的高潮,目前已有上百家公司发布分拆预案或已登陆A股。而欣旺达也并非动力电池领域分拆上市的“先例”。

  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早在2022年11月就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并计划募资150亿元,对应估值更是高达600亿元。而市占率近乎于两倍蜂巢能源的欣动力,要募集多少资金,也值得期待。

  【预言】微信究竟会不会被取代?【TA】进两次监狱,两次名校被拒收,被诬陷杀人,与天“斗”却赢了半颗棋子 【TA】负债48亿,追债人办公室随地大小便,从决定自杀到起死回生的八年 【思】合伙人,合的不是钱,而是人品 【思】人对了企业就对了“我请你来不是让你证明我错了,而是如何快速达成目标!

  【悟】25岁成联想接班人,27岁被柳传志送进监狱,草莽英雄终成房地产大佬!

  【新】比海底捞的服务更“毒”,可以毫无理由退货,这家超市被星巴克称为“价格警察”

  【悟】30岁丧夫,36岁南下打工,放弃8000万年薪,董明珠为格力耗尽一生,图的啥?

  【思】市值1万亿!他18岁被迫创业,曾多次破产、遭背叛,如今收入是BAT总和,缔造世界神话!

  【醒】从卖血度日到身家650亿,红牛之父是如何逆袭成功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回到顶部